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石油人物>谢国忠:第二次石油危机

谢国忠:第二次石油危机

2011-03-15 来源:环球企业家责任编辑:OILMC.COM 浏览数:未显示 石油机械网

核心提示: 中东(包括北非)地区生产了全世界37%的原油,其中三分之二用于出口。这一地区还占据着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62%。而现在,这里的动

 中东(包括北非)地区生产了全世界37%的原油,其中三分之二用于出口。这一地区还占据着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的62%。而现在,这里的动荡局面可能还会持续几年。悲观的心理预期很可能会让油价突破2008年的历史高点,而高昂的油价,很可能又会让人们开始担心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危险。

  中东地区的革命有可能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重新分配,从而减少普通民众的经济压力。但是,如果经济总体规模没有明显扩张的话,大多数人还是会度日维艰。动荡的局面可能会持续多年。时局动荡会让投资者不敢投资扩大生产。而世界其他地区根本没有办法消化中东石油产量的大幅下滑。现在石油价格正在大幅上扬,因为目前的产量水平已经难以维持。除非主要的石油消费国采取措施限制石油需求,高油价可能会成为常态。

  现在的动乱对于全球石油市场的影响,很可能与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限制生产规模的效果类似。它将会导致股市重挫,为此后数年的滞胀埋下祸根。发生滞胀的风险正在加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各成员国的放贷规模比正常水平高出了50%。控制贷款规模的压力让他们的经济增长表现乏力。控制贷款规模的压力,加上油价的冲击,很可能会让这些国家的经济陷于滞胀。

  中国现在的石油供应依赖进口,石油危机意味着对外贸易条件恶化,也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冲击。尽管不能说中国现在肯定将陷入滞胀,但是滞胀风险却已经非常明显。

  首先,我认为中国会再度极力扩大煤炭的使用。新近的政策调整限制了煤炭生产,煤炭产业的兼并重组步骤也进展缓慢。石油危机可能会促使国家加快煤炭产业的集团化速度,加大投资力度,以达到迅速增加产量的目的。如果油价足够高的话,“煤变油”项目有可能会再次被提上日程。

  第二,天然气开采可能会受到重视。我到现在还是不明白,中国为什么不像美国那样积极推进岩层气的开采。美国由于开采了大量岩层气,现在他们国内的天然气价格非常低廉。有人说,中国在这方面进展缓慢,是因为国企垄断了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他们完全没有在那些方面快速取得巨大进展的动力。等到油价非常高,而中国又非常缺乏天然气供应的时候,政府有可能会对私人资本开放天然气行业,以加快产业发展速度。

  第三,中国的经济增长结构需要转换。投资和出口拉动型的增长方式消费能源过多。而石油危机又会让这种模式变得过于昂贵。旧发展模式的局限性会在贸易平衡状况方面表现出来,中国有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贸易赤字。石油危机让中国向消费拉动型的增长方式转换又多了一个理由,这要求政府减少个人所得税,并且去除地产泡沫。

  石油危机出现的前提,是中东动荡局面的持续发展。动乱的导火线是食品价格膨胀和高失业率。民主化可能会通过重新分配,减轻问题的严重性。但仅仅依靠重新分配是不够的。在过去三十年内,尽管阿拉伯国家的人口增长了一倍,但在全球化过程中,他们却没有抢到足够的工作岗位。他们现在深受物价上涨之苦,部分是因为其他地区的人们收入增加得更快。这种压力不会在短期内消失。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都会见证这一地区政府的频繁更替。

  短期而言,对世界经济二次触底的担心还会重现。西方国家的经济还是依靠消费拉动。高油价会沉重打击西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尤其是在美国。如果美国天然气价格上升到每加仑5美元,它的经济增长就会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9.0地震海啸使日本关东、关西面临石油危机
阅读下文 >> 雪佛龙CEO:日本地震对全球石油需求的影响仍不确定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s://www.oilmc.com/news/show-1361.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石油机械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200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所有信息均为会员发布,文责自负;虽已初步审核仍请自行注意识别验证其有效。
联系我们:+86-23-64662181 | & Oilmc@vip.qq.com | ICP备案号:渝ICP备18014278号-1 | 渝公网安备 5001180201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