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技术 >了解油气>你了解什么是储气库吗?

你了解什么是储气库吗?

2019-06-04 来源:网络责任编辑:译名 浏览数:83 石油机械网

核心提示:我国天然气消费呈两位数快速增长,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更加明显,储气库用于应急调峰和战略储备的意义也愈加凸显。今冬明春,我国

 我国天然气消费呈两位数快速增长,季节性、区域性差异更加明显,储气库用于应急调峰和战略储备的意义也愈加凸显。今冬明春,我国天然气供应尤其紧张,储气库目前也处于随时待命由注转采的阶段。储气库究竟是什么样子?让我们——带你了解储气库。
 
 
储气库类型
 
谈到储气库,一般而言都是指地下储气库,地下储气库就是在供气淡季将集输管线的多余天然气注入到地下储存起来,在用气高峰时将天然气采出来,用以补充管线供气的不足,满足用户需求。地下储气库可以随时(季节性、每天、每小时)平衡气体消费和供气。此外,地下储气库还可以在气源中断或管网出现技术故障时,保证不间断供气。目前世界上典型的天然气储气库主要有四种类型:
 
1.枯竭(废弃)油气藏储气库
 
枯竭油气藏储气库是利用已经开采枯竭废弃的气藏或开采到一定程度的退役气藏而建造的储气库。这种类型的储气库具有许多优点:人们对其地质情况,如油(气)藏面积、储层厚度、盖层气密封、原始地层压力和温度、储气层孔隙度、渗透率、均质性以及气井运行制度等已准确掌握,不用进行地质勘探,因而可节省投资。
 
2.含水层储气库
 
含水层型地下储气库,是人为将天然气注入地下合适的含水层而形成的人工气藏。天然气储气库由含水砂层和不透气覆盖层组成。储存气包括工作气和垫层气。工作气是指在储存周期内储进和重新排出的气体,垫层气是指在储库内持续保留或作为工作气和水之间的缓冲垫层的气体。含水砂层要有一定的渗透性,这种渗透性对于用天然气置换水的速度起决定作用,渗透性越好,天然气置换的速度就越快,工作气和垫层气的比例也就越大。含水层储气库的工作原理简单,即通过高压将气体注入含水层的孔隙中,用气体将水驱到边缘形成一个人工气田。
 
3.盐穴储气库
 
在地下盐层或盐丘中,利用水溶解盐的开采方式形成地下空穴用来储存天然气。这种储气库有许多优点是其他类型的储气库不可比拟的。在建造方面,可以按照调峰或储备的实际需要量进行建造,一个盐穴储气库可按不同时期用气需求量的增加分几期扩建。在操作性能方面,机动性强,储气无泄漏,调峰能力强,生产效率高,能快速完成抽气—注气循环,一年中注气—抽气循环可达4~6次;注气时间短,垫层气用量少,最适合日调峰用。
 
对于周围缺乏多孔地下岩层的城市,特别是在具有巨大岩盐矿床地质构造的地区,建造盐穴型地下储气库已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但是盐穴型储气库从可行性研究到投产时间较长。
 
从形态上来讲,该类型储气库设计的主要形态近似椭球体。金坛储气库是目前中国国内最大的盐穴储气库,且初次采用氮气阻溶造腔获成功。
 
4.废弃矿坑及岩洞储气库
 
废弃矿坑及岩洞储气库是一种利用废弃的符合储气条件的矿坑或者洞穴或在山体中开凿的岩洞改建的地下储气库。1963年在美国克罗拉多DENVER附近首次建成废弃矿坑储气库。由于符合储存天然气地质条件的矿坑很少,人工开凿也受地质条件的限制,因此,限制了这种储气库的发展。目前世界上只有3座矿坑储气库,其中美国2座,德国1座。
 
储气库造价
 
储气库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增加投资和成本。储气库的成本都要通过价格向下游传递,由用户承担,只是储气库定价机制和价格收取方式有所不同。虽然美国有市场化价格机制,欧洲有协商定价机制,但储气库价格主要还是取决于储气库的成本,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储气库价格水平。
 
储气库成本包括投资成本、操作维护成本、垫底气与工作气的资金成本等。投资成本有土地成本、勘探成本、钻井成本、地面设施和垫底气成本等。因储气库的开发建设期较长、垫底气气量大,故投资成本较高并在成本构成中占绝对多数。储气库的类型是影响储气库投资成本和操作维护成本的最重要因素。
盐穴储气库的单位投资成本和操作维护成本均大大高于其他类型储气库。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储气库成本也有区别。最新数据表明,对于枯竭油气藏储气库,美国的单位投资成本为每立方米0.36欧元,英国为每立方米0.52欧元;盐穴储气库,美国的单位投资成本为每立方米0.50欧元,英国为每立方米0.56~1.00欧元。
已有资料表明,我国枯竭油气藏储气库单位工作气量的投资是每立方米3.5~4.0元。随着境外天然气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和我国天然气出厂价格水平逐步调整,储气库建设成本还会上升。
转载自:地质论坛网
打赏
分享到:
阅读上文 >> 地下储气库到底是什么?
阅读下文 >> 枯竭气田“变身”储气库,怎么办?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s://www.oilmc.com/technology/1/oilmcs7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石油机械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200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所有信息均为会员发布,文责自负;虽已初步审核仍请自行注意识别验证其有效。
联系我们:+86-23-64662181 | & Oilmc@vip.qq.com | ICP备案号:渝ICP备18014278号-1 | 渝公网安备 5001180201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