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中缅管道项目海上丝路建设

中缅管道项目海上丝路建设

2015-04-20 来源:石油机械网责任编辑:舍得 浏览数:未显示 石油机械网

  4月上旬,缅甸西部孟加拉湾,“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顺利完成海外首口深水井钻井作业,刷新中国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作业井深纪录。这让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在南亚与东南亚的交通要冲、中南半岛最大的国家——缅甸。

  丝路向南,从云贵高原西出国门,就来到缅甸。

  这里,曾人声鼎沸、马帮熙攘。古印度和古中国最早的通商就借道缅甸。缅甸的珍珠、琥珀、燕窝,中国的黄铜、生丝、铁器,战国时期就已在南丝路上来来往往。

  这里,胞波情谊血浓于水。南丝路曾“化身”国防交通线,成为二战时滇缅公路沟通仰光港的军事大道,助力中缅人民共御强敌,写下“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的篇章。

  历史轮转,春秋几度。今天,这条沉寂多年的古丝路,再次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以油气产业为纽带,一条“海上丝绸之路”在中缅两国的努力下,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

  疏通一条战略走廊

  缅甸,是亚洲富饶之地。二战后,由于遇到种种挫折,其工业发展缓慢,加上长期的国际制裁,经济逐渐趋冷。上世纪80年代末,在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序列里,缅甸位列其中。

  虽然困难重重,但缅甸丰富的自然资源让人们看到希望。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尤为突出。2014年,在第二届海洋油气峰会上,缅甸公布的数据显示,石油探明储量为1.6亿桶。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的数据,缅甸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7.8万亿立方英尺。

  油气资源丰富,但长期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让这个有着百余年油气开发历史的国家踯躅不前。如何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缅甸摆脱经济困境的重要途径。

  同时,与缅甸一衣带水的中国,经济列车正高速行驶。而为列车提供补给的油气资源一时捉襟见肘。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一路上行,2014年已分别达到59.5%和32.2%。另外,中国八成以上的进口原油长期依赖马六甲海峡,给中国的能源安全带来隐患。能否有更丰富的油气来源地、开辟更多元的输入路径,不仅涉及中国油气产业布局,而且关乎国家经济命脉。

  一边有资源,一边有市场——经济互补,再次为中缅增进胞波情谊提供新的机遇。

  2001年,中国石油试水缅甸油气产业,开始参与其油气合作,致力为缅甸油气开发利用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并先后开展了3个深水区块油气勘探项目。14年来,随着缅甸的逐步开放,来自世界各地的石油企业到这里施展身手。现在,中国已有近10家石油企业参与缅甸油气项目。

  在所有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缅甸建国以来外商投资的最大项目——中缅油气管道项目。

  2006年,中缅双方就油气管道合作达成一致意见。2010年6月,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开工建设。自此,在中国石油集团的统筹下,油气“双龙”诞生于缅甸西海岸。5年间,“肩并肩地”从西向东穿越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掸邦,自中国云南瑞丽进入国内,在云贵高原“兵分两路”:年输量2200万吨的“油龙”北上重庆,年输量120亿立方米的“气龙”南下广西。期间,董事长周吉平多次批示,总裁汪东进为天然气管道(境外段)投产下达通气令。

  2013年10月,中缅天然气管道干线建成投产。今年1月30日,中缅原油管道境外段试投产,马德岛港开港投运。

  两条管道组成的中缅油气管道,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示范性工程,使双方的经济联系更紧密,对提振区域经济意义重大。

  中缅油气管道成为中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之一,使中国从中东和非洲进口的部分原油避开马六甲海峡,直接从缅甸西海岸登陆,经管道输送到我国西南,不仅路程缩短约1200公里,而且把中国对海上航道的依赖度降低约1/3,对实现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确保能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同时,中缅原油管道与广西石化、云南石化千万吨炼油工程“契合”,缓解了中国西南油品紧张局面,保障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推进。中缅天然气管道则通过中贵线与西气东输系统连接在一起,“串联”了新疆、长庆和四川的气区,力促我国管道“结网”保供,大幅提升了中国石油的保障能力。

  这条战略走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建设一条共赢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经济是主角,支撑经济发展的软实力是融合。很多项目管理者认为,中国石油在缅甸10多年来,合作的项目涉及面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关键就在于很好地与当地经济社会融合,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共赢,对于中国和缅甸来说,经济发展是根本。

  以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为例。缅甸副总统吴年吞评价说:“它不仅是参与投资的4个国家互惠共赢的项目,而且将提高缅甸的经济、工业化和电气化程度,对缅甸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协议,缅甸每年可从中缅油气管道获得200万吨原油,下载20%的输气量,从管道项目获取可观的路权费和过境费。同时,缅甸在30年合同期内将获得丰厚的投资红利。此外,管道项目每年还为缅甸带来管道专业技术培训基金、社会经济援助金和大量税收。

  这些油气及资金,像“血液”一般注入缅甸的工业系统,改变当地薄弱的工业基础,并延伸到消费终端,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例如,在皎漂,以前每度电的价格高达500缅币。当地电厂用上中缅天然气管道的天然气后,不仅成本下降,民用电的价格降至每度电35缅币,而且实现了24小时供电。

  皎漂市市长吴觉度梭说:“皎漂资源丰富,但要将其转化为产品,要有一定量的电力。以前只能靠柴油发电,一些投资者受不了高昂的电价就走了。现在,有了天然气,我们在建一个以天然气为动力的230千伏发电站,将来皎漂的经济水平一定会大幅提高。”

  发展经济,拉动当地就业是关键,也是中国石油在缅甸履行社会责任的缩影。

  中国寰球六建公司在马德岛首站原油罐区建设中,尽最大努力培养当地工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拉飘偕就是其中一位。从对石油工程建设一无所知,到成为独立上岗的除锈防腐技术工人,拉飘偕得到了六建员工无私的帮助。现在,他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一倍,他还介绍兄弟姐妹也加入到项目建设中。他说:“我现在有了技术,以后也能出岛挣钱了。”

  为了让本地员工更快地进入角色,东南亚管道公司还联合缅甸仰光大学,以及中国的西南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提高当地员工的语言和专业水平。很快,几十名缅甸员工就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

  这些措施,对缅甸劳工部门来说意义重大。因为他们计划将贫困率从2011年的26%降至2015年的16%。

  同时,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管道施工方管道局、大庆油建、川庆油建等公司,最大限度地缩小作业带宽度。在若开山林区和缅北山地林区,施工企业采取同沟敷设技术,使作业带宽度降至25米,减少森林占用面积92公顷。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缅油气管道犹如一条“经济项链”,串起油气“珍珠”,带动了沿线相关产业发展,加快了中孟印缅经济走廊的形成。《曼谷邮报》曾撰文称,这条管道将使缅甸成为“亚洲的新十字路口”与商贸枢纽。

  一条互利共赢之路由此铺开。

  打造一条国际合作链条

  受益于油气产业的缅甸,并不打算放缓脚步。

  2014年3月,缅甸对其10个海上油气浅水区块勘探权进行招标,加上之前招标的深水区块,已有约20个海上油气区块对外商开放。这些,吸引了包括壳牌、雪佛龙和道达尔等一批国际大石油公司。由此,缅甸新一轮油气大开发拉开序幕。

  这还不足以证明缅甸油气“引力十足”。

  从数量上看,缅甸目前已开发的17块陆地天然气田中,16块由外国公司经营;20块近海气田中,15块由外国公司经营或勘探。从产业链上看,这些公司的触角已延伸到缅甸油气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遍布上下游。据缅甸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13年,在缅甸累计外资投资中,油气产业占40%的比重。

  中国油企也及时跟进。2014年11月,中国石油与缅甸能源部签署《关于扩展中缅油气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加强在缅上中下游业务合作,开展天然气利用及炼厂建设等项目的前期研究,深化在缅油气勘探开发、成品油和化工产品业务的合作。

  缅甸越来越开放,更多的国际公司进入缅甸。这意味着,中国石油企业会面对更多的利益主体、更复杂的合作局面。如何更好地整合利用资源、深度合作,共同繁荣“一带一路”?

  通过与资源国、进口国、国际公司结成利益共同体而建立国际合作链条,或许应该是这些企业努力的方向。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便能印证这一点。这个涉及中、缅、韩、印4个国家6个企业的国际项目,已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样本:“四国六方”的合作模式,实现多方共赢格局,并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开展能源合作提供了参照系,奠定了基础。

  谈及成功经验,这条管道的运营方东南亚管道公司这样总结:一是密切结合缅甸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切实符合缅甸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二是项目重视合规管理,严格遵守缅甸法律法规,遵循国际惯例,在HSE和本土化用工方面执行高标准。三是与政府、合作伙伴等加强沟通和协商,努力做优秀的企业公民。

  此外,多位参与运营国际项目的专家建言,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应该发挥中国石油上下游一体的优势,最好是“一个工程能带出去一批相关企业”,有利于互相协同作战,赢得最大整体效益。

  深度融合、互利共赢——可以预见,中缅两国在新丝路的合作中,油气产业将带给我们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石油装备产业集群“招兵买马”的石油装备产业集群工业地产项目
阅读下文 >> 中石油全球30多个国家运营9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s://www.oilmc.com/news/show-409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石油机械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200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所有信息均为会员发布,文责自负;虽已初步审核仍请自行注意识别验证其有效。
联系我们:+86-23-64662181 | & Oilmc@vip.qq.com | ICP备案号:渝ICP备18014278号-1 | 渝公网安备 500118020101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