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储运管网>把天然气“粮仓”做大做优

把天然气“粮仓”做大做优

2021-04-26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未显示 石油机械网

核心提示:4月15日,唐山曹妃甸。我国首个海上储气库项目开工,为“十四五”期间建设华北储气中心注入新动力,也预示着中国石油储气库建设

4月15日,唐山曹妃甸。我国首个海上储气库项目开工,为“十四五”期间建设华北储气中心注入新动力,也预示着中国石油储气库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工业的“粮仓”,具有季节调峰、战略储备、应急保供、市场调节四大作用。“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加快补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短板,近5年成为中国石油20年储气库发展史中增长速度最快的5年,工作气量由“十二五”末的53亿立方米增加到124亿立方米,实现成倍增长,调峰保供惠及4亿多人口。
  盘点中国石油“十三五”储气库业务发展之路,对“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抓好储气库建设运营意义深远。
  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进入4月中旬,随着供暖季的结束,中国石油成功应对天然气保供史上最大峰谷差,调峰保供能力在疫情、寒潮等严峻形势下经受住多重“大考”。
  回顾“十三五”,新冠肺炎疫情是其间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储气调峰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中国石油及所属全资子公司——储气库公司及时跟踪各储气库复工复产及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建设计划安排,快速启动注采转换,相国寺、双6和大张坨储气库仅用时7天就完成检维修,由采转注。在役库扩容达产和新建库有序实施,确保油气田生产和管网安全平稳运行。
  为破解供需矛盾,有效应对供暖季对气量的高需求,中国石油未雨绸缪,能储尽储,能采尽采,大力提高储气库工作气量。2020年,中国石油储气库形成的工作气量是2016年的2.03倍,新增工作气量25.17亿立方米,为历年最大增幅;实际采气110亿立方米,首次超过百亿立方米。高峰用气月份的日最大采气量达到1.34亿立方米,调峰能力比上一采暖季最大日采气量增加了2600万立方米,同比提高了24%,在保供的关键时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
  截至2020年末,中国石油建成10座在役储气库群。通过加快实施扩容达产及续建,新增调峰能力2544万立方米/日,储气库日采气量超过1亿立方米达到65天。呼图壁、相国寺、双六、苏桥等商业储气库新增能力占主体。新库建设6座、试验库10座,开展前期评价11个,为实现储气能力目标提供了保障。
  储气库高效建设的背后,是中国石油下力气理顺储气库系统体制机制。经过“十三五”期间的持续改革,储气库公司完成公司改制,建立了评估中心和专标委秘书处两个平台,公司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得到提升,具备了做专储气库分公司、做实储气库有限公司的条件和基础,决策支持和管理支撑作用有效发挥。储气库公司先后深入到油气田及地方盐业企业16座储气库进行现场检查、调研,全面履行专业化管理责任;组织14家油气田单位近200人,历时半年完成储气库业务“十四五”建设、科技和QHSE发展规划编制。
  为加快储气库建设,中国石油积极推进合资合作,储气库市场化经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先后组织有关省区市开展盐穴储气库《股权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合资框架协议》。深入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储气库公司牵头起草了《合资建设盐穴储气库指导意见》。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与俄气公司等进行交流,探索与国外公司开展储气库建设、运营、技术及商务合作。
  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国外以浅层简单构造、高渗气藏为主的建库理论和技术已基本成熟。但中国地质条件独特、复杂,建库对象以中深层复杂断块、非均质低渗气藏为主,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建设是世界级难题。
  面对挑战,中国石油依托国家课题和自身重大专项,组织24家“产学研用”单位,围绕选址、设计、建设和安全运行,不断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地下储气库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装备研发,开创了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理论技术体系。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持续攻关,形成了我国复杂地质储气库“四大理论技术”,并取得系列成果。一是创建了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选址评价理论和技术指标体系,实现了复杂断块储气库科学选址;二是创建了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高速注采渗流理论和优化设计方法,提高了库容设计精度和工作气利用率;三是创建了复杂储气库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了核心装备,解决了核心装备依赖进口的“巨大”难题;四是构建了地质体—井筒—地面“三位一体”的储气库风险管控体系,确保储气库“零事故”安全运行。
  “四大理论技术”引领了世界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技术的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后,中国石油积极构建数字化应用平台,推动智能化储气库建设,为我国储气库大规模、高效运营奠定基础。加强与国际储气库公司和国际科技联盟组织的交流合作,促进技术水平提高。进入“十四五”,中国石油将扎实推进储气库业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储气调峰能力,进一步夯实国家能源安全“底气”。(记者李延平)
  专家观点
加快建设速度 提升储气能力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 江同文
国内储气库工作气量仅占销售气量的4%左右,远低于国际12%的平均水平,调峰能力明显不足。按照满足国家储气能力建设目标,中国石油2023年储气库储气能力需求88亿立方米,2025年95亿立方米,2030年120亿立方米,亟须快速建设。今后,要从五个方面来进一步加快推动储气库建设,尽快形成工作气量。
第一,要充分依托油气田,发挥一体化优势推进储气库建设。油气田企业具备气藏开发、产能建设的能力,具备完整的设计、建设、运行产业链条,人力物力资源集中,研发实力强,一体化优势明显,将会长期作为储气库建设和运行的主体。
  第二,要发挥整体优势,走技术集成之路。整合油气田、科研院所、工程技术服务、装备制造、施工等企业,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分工合作,做到“五化”。
  第三,要开展科研攻关健全技术体系。结合生产实际,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形成适应国内地质条件的各类型储气库建库技术,更好地指导生产,保障安全运行。
  第四,要吸引多元资本进入,发挥集中投资优势。储气库建设投资规模大,需积极吸引多元资本进入,加快合资合作,推动市场放开,健全投资回报价格机制。
  第五,要开展政策研究。积极争取价格、返税等优惠政策,提高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凸显储气价值。这些都能够快速促进储气库建设,尽快形成调峰气量。
集成配套技术 推动融合发展
中国石化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曾大乾
  目前,我国在储气库地质气藏、钻采工程、安全工程、盐穴工程、地面工程等方面形成五项相关技术集成,一是气藏型储气库扩容达产运行优化配套技术,二是气藏型储气库优快钻完井与大排量注采配套技术,三是气藏型储气库注采井风险评估与控制配套技术,四是层状盐岩提高造腔速度与空间动用技术,五是气藏型储气库地面工艺优化技术。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对标国外储气库公司,建立完善的储气库评价、筛选、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体系和流程。重点在油气田开发与储气库协同建设新技术、复杂建库地质条件盐穴储库造腔新工艺及提高空间动用技术、储气库全生命周期完整性关键技术、储气库智能模拟及信息化系统、井工程关键技术、含水层及其他类型储气库配套技术等方面取得进一步的突破。同时,积极探索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在利用储气库储存氢、利用盐穴储库储存原油或其他油品、压缩空气蓄能等方面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和探索。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中国石油十几家局级油田、公司重要人事变动
阅读下文 >> 俄美就战略稳定发表联合声明 普京:俄美负有特殊责任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s://www.oilmc.com/news/show-4481.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石油机械网

推荐新闻

更多

行业专题

更多行业专题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 2006-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所有信息均为会员发布,文责自负;虽已初步审核仍请自行注意识别验证其有效。
联系我们:+86-23-64662181 | & Oilmc@vip.qq.com | ICP备案号:渝ICP备18014278号-1 | 渝公网安备 50011802010197号